从注解到 ButterKnife

从注解到 ButterKnife

一直好奇 BufferKnife 内部是怎么做到 findViewById 的,今天就好好看看它。

1
2
3
4
5
@BindView(R.id.tv_hello) TextView tvHello;
@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(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) {
//......
ButterKnife.bind(this);
}

其实,重点就是那个注解,利用 BindView 这个注解,可以把 tvHello 这个成员变量跟 R.id.tv_hello 进行绑定,下面就来一步步实现一下。

先来认识一下注解吧。声明注解和声明一个借口类似,不同的是注解声明时在 interface 这个关键字前加一个 @ 符号,就像这样:public @interface BindView ,而且注解还可以增加各种限制,比如限制当前注解的适用范围(Target),是只能用于方法(函数)还是可以用在成员变量上,亦或是可以用在类型上。当然了,最重要的还是可以设置当前注解的保存期限,有三个选项可供选择,分别是:

  • SOURCE:仅保留在源代码时;
  • CLASS:保留到 java 代码编译到 class 文件时;
  • RUNTIME:保留到实际运行时 Class 所对应的对象上;

在声明注解内部的方法时也和接口有所不用,在注解中,可以为声明的方法设置一个默认值,这个是接口没有的,其他的也是像接口一样的声明。

在 Java 后续的版本中提供了设置默认值的方式,这里只讨论 Java 本身的接口设计不包含其他后续版本的新特性。

注解内部也可以定义多个方法,使用时需要显式声明出多个方法,就像下面这样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@Retention(RetentionPolicy.RUNTIME)
@Target(ElementType.FIELD)
public @interface BindView {

int value();

String name() default "";
}

@BindView(value = R.id.tv_hello, name = "jiang") TextView tvHello;

如果注解里面只有一个方法,且方法名为 value,在使用时可以省去方法名。

1
2
3
4
5
6
7
@Retention(RetentionPolicy.RUNTIME)
@Target(ElementType.FIELD)
public @interface BindView {
int value();
}

@BindView(R.id.tv_hello) TextView tvHello;

简单的了解一下注解,之后我们可以继续往下了。注意,在这里我们对 BindView 这个注解加了两个限制,一个指明了当前的生命周期是 RUNTIME,另一个是限制只用在成员变量上,避免误用。

注解定义好之后,我们还需要再实现一个类,干什么的呢?就是做跟 ButterKnife.bind(this); 一样的事情。那简简单单的一行代码里,具体做的什么呢?简单来说,利用传入的 this 配合着注解,在运行时通过反射进行 findViewById 的操作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public static void bind(Activity activity) {
for (Field field : activity.getClass().getDeclaredFields()) {
BindView annotation = field.getAnnotation(BindView.class);
if (annotation != null) {
try {
field.setAccessible(true);
field.set(activity, activity.findViewById(annotation.value()));
} catch (IllegalAccessException e) {
e.printStackTrace();
}
}
}
}

这样好是好,不过呢,就一点不好,反射是有时间成本的,所以,ButterKnife 换了另一种方式,变成了利用注解动态生成代码的方式。

生成什么代码呢?其实就是生成 findViewById 这行代码,并且我们在生成之后还需要让代码能够执行,自动执行好办,可以利用反射,根据生成代码的路径,通过 Class#forName 来完成对生成代码后的调用。

1
2
3
4
5
6
7
public static void bind(Activity activity) {
// $Binding 是自动生成代码的后缀,用于与开发者声明的类做区分
Class bindClass = Class.forName(activity.getClass().getCanonicalName() + "$Binding");
Class activityClass = Class.forName(activity.getClass().getCanonicalName());
Constructor constructor = bindClass.getDeclaredConstructor(activityClass);
constructor.newInstance(activity);
}

看这部分代码这么少就知道重头戏不在这,而在于动态生成代码,其实动态生成我们 Android 开发者一点也不陌生,就是 AnnotationProcessor。

要实现 AnnotationProcessor 我们需要创建一个 Java Module,之后再稍加配置,然后就可以写出让我们能自动生成代码的代码了。

这里我创建的 module 名为 lib-processor

配置:

  1. 在 java 文件夹中正确的包下创建一个继承自 AbstractProcessor 的类;
  2. 在 main 文件夹下新建与 java 文件夹同级的名为 resources 文件夹;
  3. 在 resources 中按照 resources/META-INF/services/javax.annotation.processing.Processor 新建一个文件,并把刚才新建的类的路径写入 javax.annotation.processing.Processor

现在就需要开始编写能够进行自动生成代码的代码了,不过在此之前,我们需要理一下思路。首先,我们需要注解,其次,需要用到 AnnotationProcessor,然后才能在 Activity 中调用 @BindView 的注解以及 Bind.bind(this) 方法。

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一点,就是 AnnotationProcessor 需要用到「依赖」注解「BindView」,Activity 所在的 App 模块也需要用到它,这样一来我们就不能在 app 模块定义注解,需要在另一个模块中单独定义注解,这个模块叫 lib-annotation。而且我要做的是像 ButterKnife 一样的依赖库,所以还得把 Bind 这个类也放在一个 module 里,而且还不能放在 lib-annotaion 中,所以我们还需要一个叫 bind-lib 的模块。

  1. app 模块和 bind-lib 都需要依赖 lib-annotation,可以在 bind-lib 已传递依赖的形式进行依赖 lib-annotaion,这样 app 模块就不需要单独声明依赖 lib-annotation。

    1
    api project(path: ':lib-annotaion')
  2. 动态生成代码需要用到一个第三方库

    1
    implementation 'com.squareup:javapoet:1.11.1'

准备工作一切就绪,下面来看看动态生成的代码吧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public class BindProcessor extends AbstractProcessor {
private Filer filer;

@Override
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init(ProcessingEnvironment processingEnvironment) {
super.init(processingEnvironment);
filer = processingEnvironment.getFiler();
}

@Override
public boolean process(Set<? extends TypeElement> set, RoundEnvironment roundEnvironment) {

for (Element element : roundEnvironment.getRootElements()) {
String packageStr = element.getEnclosingElement().toString();
String classStr = element.getSimpleName().toString();
ClassName className = ClassName.get(packageStr, classStr + "$Binding");
MethodSpec.Builder constructorBuilder = MethodSpec.constructorBuilder()
.addModifiers(Modifier.PUBLIC)
.addParameter(ClassName.get(packageStr, classStr), "activity");
boolean hasBinding = false;
for (Element enclosedElement : element.getEnclosedElements()) {
BindView bindView = enclosedElement.getAnnotation(BindView.class);
if (bindView != null) {
hasBinding = true;
constructorBuilder.addStatement("activity.$N = activity.findViewById($L)", enclosedElement.getSimpleName(), bindView.value());
}
}
TypeSpec buildClass = TypeSpec.classBuilder(className)
.addModifiers(Modifier.PUBLIC)
.addMethod(constructorBuilder.build())
.build();
if (hasBinding) {
JavaFile.builder(packageStr, buildClass).build().writeTo(filer);
}
}

return false;
}

@Override
public Set<String> getSupportedAnnotationTypes() {
return Collections.singleton(BindView.class.getCanonicalName());
}
}

先来解释一下这三个方法:

  • getSupportedAnnotationTypes

    这个方法真的是见名之意,就是获取当前 AnnotationProcessor 所支持的注解集合而已;

  • init

    初始化 AnnotationProcessor 并获取到 Filer,这个 Filer 是我们等下生成代码需要用到的。

  • process

    真正做生成代码的部分。

这个类中,process 才是真正做事情的方法,代码也不难懂。先是从根据当前类提取到有用的包名及类名,再利用包名、类名及特殊字符创建出一个类,紧接着为其声明一个参数名为 activity 的公开构造方法,在构造方法内部加入一行 activity.$N = activity.findViewById($L) 。其中,N 和 L 均是占位符,真正的值是开发者定义的字段的 name 以及注解的 value 也就是 View 的 Id。

这个就是 ButterKnife 它做的事情,不同的是,它内部还做了其他的优化以及一些其他功能。

本文首发于个人博客,文中全部源代码已上传至 GitHub,代码分支为 bindView。喜欢本文的麻烦点个🌟。

本文封面图:Photo by Wil Stewart on Unsplash